• 首頁
  • 關於公義
  • 網站連結
  • 公益看板
  • 聯絡公義
  • 首頁
  • 蕭副總統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與蕭美琴副總統對話」活動 回應媒體提問
2025 年 8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 7 月    
新聞分類
  • Uncategorized
  • 鐘  聲
  • 國際要聞
  • 政治外交
  • 地方綜合
  • 財經稅務
  • 生活休閒
  • 學者觀點
  • 專家看法
  • 公義廣場
  • 美哉台灣
    • 語言文化
  • 圖畫天地
  • 文教體育
  • 人物側寫
  • 警民之間
  • 主編精選
服務專線
政治外交

蕭副總統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與蕭美琴副總統對話」活動 回應媒體提問

7 月 21, 2025

【記者蕭國華/台北】蕭美琴副總統本月(18)日下午出席台灣外國記者會(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與蕭美琴副總統對話」活動,除了分享臺灣在全球動盪局勢中的政府治理與各項優先政策,強調政府會在以維護全球夥伴關係與區域穩定的基礎上,打造安全、民主、創新且包容的臺灣之外;並回應媒體針對國安議題、兩岸關係、臺美關係、國防、外交、全社會韌性、供應鏈安全等議題提問。

關於媒體詢及臺灣政治環境存在巨大分歧,政治人物在特定國防與國安議題上意見不一,臺灣立法院無法就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通過任何表決,是否擔心國內的政治分歧正在削弱或破壞國際上的支持?蕭副總統回應表示,有哪個民主國家沒有深刻的政治分歧呢?但這當然是必須面對的挑戰。儘管有各種政治分歧的表現,但在臺灣社會內部,在一些關鍵議題上仍有高度共識,例如:必須進一步投入國防建設、在國安問題上需要團結,以及社會普遍支持臺灣參與國際事務,並對中國企圖透過外交孤立臺灣所施加的壓力感到反感。

蕭副總統認為,這些社會上的廣泛共識,已在過去幾十年間由不同機構所做的各項民調中反映出來,在這些特定議題上,臺灣社會呈現越來越一致的趨勢。同時,也真心希望社會這些期望,能反映在政治階層與領導人身上,也能被各個競爭中的政黨接納。臺灣的民主是非常健全且開放的,這也是為什麼他持續呼籲各政黨支持一些剛才所提及的重要倡議,例如「全社會韌性」、投入國防預算以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這些訊號也是國際社會非常關注的。希望在捍衛與保護民主制度,以及維護社會中自由開放的意見上,持續建立更廣泛的共識。

另有媒體問到,去年前往捷克期間曾遭遇恐嚇事件,這並非臺灣官員首次在海外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施壓,此類事件是否越來越頻繁?以及反映出中國對臺灣的整體戰略是什麼?蕭副總統回應表示,去年前往捷克是一趟非常愉快的旅程,有機會直接和許多理念相近的朋友與夥伴互動,此趟旅程相當成功。同時,也相當感謝在過去幾年中,許多捷克朋友不僅發聲支持臺灣,也透過行動展現友誼,例如,捐贈疫苗與推動貿易及各領域的合作,這是一趟成果豐碩的出訪。蕭副統表示,非常感謝捷克政府對訪問行程安全的支持,讓他感到非常安心。這次出訪是成功的。

蕭副總統指出,近年來很多國家也開始注意到中國正在將影響力與壓力向外擴張,不僅針對臺灣,也針對其他中國異議人士與人權倡議者,世界各地已發生多起跨國鎮壓事件,也受到越來越多關注。蕭副總統認為,這是臺灣需要與國際夥伴持續合作的議題,確保在秉持法治與基本人權的國家以及任何地方,都能免受這類不必要的威脅與恐嚇。

蕭副總統進一步表示,自己從政已有三十多年,多年來曾面對各種程度的壓力、威脅與恐嚇,包括兩次遭到制裁,但不會因此被威嚇到,也不會因此停止發聲或代表臺灣人民發聲,並表示會繼續積極參與國際社會。

媒體也關心,臺灣近年降低對中依賴,轉向美國作為主要出口與投資對象。在美國日益交易導向、「美國優先」及政策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如何看待這項策略的風險與收益?此外,面對部分美方行為引發的疑慮,如何說服國人,穩健的臺美關係仍符合臺灣的國家利益?

蕭副總統在回應時,提及幾個重點。第一個是「多元布局」的觀點。副總統表示,在過去幾十年中,學到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事實上,臺灣目前的貿易組合是相當多元的,美國已取代中國成為臺灣對外投資的首要目的地,這是個事實,但也與以往的投資組合有很大不同。

蕭副總統說,十年前,臺灣對外投資有超過80%集中在中國,那才是真正的「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而目前,根據去年的統計,我們在美國的投資占比為30%以上,同時在東南亞與印太地區也有顯著投資。正如先前提到的,臺灣積極與全球各地建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並且會持續以平衡的方式來推進這項戰略。蕭副總統表示,美國確實是臺灣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我們在美國的創新、科技、研發方面獲得巨大助益,美國對臺投資也非常活躍。

蕭副總統說明,這是一個雙向的夥伴關係,彼此都能從中受益。美國認為他們的市場對臺灣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建立一個強健的貿易關係與投資夥伴關係」是我們所期望的。我們致力於達成協議的努力目標之一,就是達成讓雙方都受益的安排。當然,美國也需要臺灣來協助供應鏈韌性、支援製造業以及高端技術領域,這是一個雙向互惠的夥伴關係。

蕭副總統指出,至於如何持續維繫與美國的關係,他也再次強調這件事的重要性。而媒體所提到的國家安全,蕭副總統認為,美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臺灣關係法》的國家,這部法律承諾支持臺灣自我防衛的能力,以及抵抗脅迫的能力,因此我們會持續努力維繫這份重要的夥伴關係。

蕭副總統說,歷史上,這段關係經得起不同的美國政府與政黨交替,也獲得美國國會兩黨議員的支持。即使在美國國內對許多議題存在分歧,臺美關係仍然是一個他們高度團結的議題。我們將持續努力促進團結、支持與效率,以維繫臺美夥伴關係。

至於國防方面,蕭副總統認為,數十年來,臺美雙方一直共享一些基本價值觀,例如,和平、民主與自由,同時也有共同的核心利益,包括繁榮、臺海穩定與避免衝突,我們也將持續努力在這些共同的價值與利益上合作。儘管近期全球局勢並不平靜,相信兩國都有意願確保這段夥伴關係能夠促進共同的利益。

也有媒體問到,在臺美關係上,相較於副總統擔任駐美大使時,美國對臺安全保障目前有何變化?面對川普2.0可能帶來的外交與經貿政策轉變,認為美方在對臺訊息上需要有哪些調整?如何向美方強調臺灣在經濟、安全與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價值?另外,中國威脅日益嚴峻,為何相關防空演習規模仍顯有限?在擴大訓練上面臨哪些挑戰?政府如何強化全民心理防衛準備?以及是否掌握美國關稅最新進展?是否可能出現對臺灣半導體課徵「雙重關稅」的風險?

蕭副總統表示,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先補充稍早提問中有關安全的部分。他說,美國是我們最重要的夥伴,在確保臺海和平穩定現狀與支持我們自我防衛需求方面扮演關鍵角色。但我們也感謝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這些國家透過高峰會、會議、政策、戰略與聲明等方式表達立場。

蕭副總統認為,我們很明確地看到,世界上有許多利害關係人—也就是對臺海和平穩定有利害關係的國家與團體。回想起川普總統今年初上任後,便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晤,兩人共同發表聲明,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達反對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立場。所以我們將繼續與不只是美國,也與世界各地的夥伴合作,強調這樣的立場,這對臺灣當然也非常重要。

蕭副總統也對關稅的問題回應表示,目前沒有進一步的資訊可以提供。如在開場時所提到,我們的談判團隊正在非常努力地工作,幾乎日以繼夜、連睡眠都被剝奪了,因為我們同時配合美國時間與臺灣時間。我們當然希望能夠儘早達成協議,這樣我們就可以推進雙方關係中的其他協議,而這些協議對我們而言也非常重要。

另外,蕭副總統表示,賴總統已經提出在這次關稅談判中的目標,就是要促進臺美之間的合作,達成雙贏的安排,讓雙方都能從彼此的投資與貿易中受益。

這幾年來,臺美彼此在技術發展、經濟成長與繁榮方面相互依賴,臺灣企業對於美國企業的成長與獲利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

所以,這是一種雙向的合作關係,對臺灣而言非常重要。當然,我們社會的其他領域也不只是期待與美國進行貿易,我們也希望擴展我在開場時所提到的所有合作關係。

至於韌性演習,相較於以往有了重大的進展,特別是在創造更真實且即時的情境方面。這是我們第一次在漢光演習期間,同步舉行城鎮韌性演習,而且不只是某個地區少數幾十人的演練。我們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區域演習,除了南部幾個縣市因為颱風災後的復原工作而不得不延期之外,這些城鎮韌性演習持續進行了數日。

蕭副總統表示,這是更廣泛「全社會防衛韌性」倡議的一部分,需要多面向的努力來應對我國社會所面臨的多重與混合型態的壓力。這包含關鍵基礎設施、金融韌性、避難空間、緊急應變及公民社會的訓練等,都在韌性演習的範疇內,不僅著重演習本身,也著重未來如何實現平戰轉換,我們也非常感謝許多公民組織與團體,他們承擔了「全社會韌性」的一部分,推動國家整體的韌性建設。

這種韌性不僅是為了應對我們面對的特定外部威脅,也是為了因應自然災害。每當我們面對地震或颱風等不幸災難,雖然是艱難時刻,但也提供了重要的啟示,讓我們持續進行自我改進、加強社會凝聚力以因應新挑戰。

此外,蕭副總統也再提及稍早的回應,他指出,例如提到川普總統早期與日本石破茂首相的會面,重申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這一立場已多次被展現出來,被反覆重申。也看到就在幾天前,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中,再次納入多項支持臺灣、捍衛雙方的實質舉措,包括延續前朝到現任政府的政策。這是一段經得起數十年來多個政府輪替的合作夥伴關係,我們相信這段關係是建立在雙方共同利益之上的。

媒體也問到,美國情報指中國可能在2027年前對臺動武,如何看待這一評估?認為在任期內,中國發動軍事行動的可能性有多高?在內部審查方面,政府近期加強對中籍人士的審查,以及罷免行動引發的政治對立,是否正在削弱臺灣的社會凝聚力?政府是否關注並採取因應措施?此外,媒體也問到,美方施壓日本與澳洲表態協防臺灣,是否可能引發盟友反感、甚至讓其更傾向與中國合作?政府如何看待這樣的外交風險?

蕭副總統回應表示,關於2027年的說法,這已是被廣泛討論與回應多次的議題,我們也一再強調,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防止這樣的衝突發生—不只是2027年,而是永遠不要發生。關於「2027時間表」,我相信最初是從中國的能力與意圖兩方面來談的。因此,為了防止此類衝突—就如同我們希望避免世界其他地區發生的悲劇或戰爭在我們這裡上演—我們確實必須同時處理「能力」與「意圖」這兩個層面。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非常積極地投資在自我防衛能力上,並強化我們的意志力,以防止任何誤判與企圖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行動。

而對於我們的民主制度,中國顯然企圖以混合手段破壞我們的社會凝聚力,例如,假訊息、滲透、統戰等手段。所以我們強烈認為需要強化對社會的保護,同時也要加強團結。我相信這種團結是建立在我們共同守護民主體制與民主制度的目標之上,這對臺灣人民來說非常重要。

蕭副總統說,罷免權,就像選舉一樣,是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利,屬於我們蓬勃發展的民主制度中的一部分。也就是人民可以依據憲法行使這些公民權與義務。我認為,捍衛這些基本權利非常重要,而擁有強健的民主制度,也有助於我們社會內部建立起更大的團結與凝聚力。

而正因為民主制度中如政治權利及公民權的基礎權力,使臺灣具有獨特性,也促使國際社會對臺灣給予更大的支持,這些是我們社會非常珍視的價值。

至於自我防衛以及盟友與夥伴的問題,蕭副總統表示,無法代表美國政府發言,但就我們的觀點來看,當然希望盟友與夥伴的關係能更加強化,並以維護區域內所有利益關係者的和平與穩定為目標。

另有媒體問到,目前的談判是否涵蓋美方針對半導體的「232調查」?還是需要另行召開雙邊會議處理?以及隨著台積電在海外設廠增加,是否擔心臺灣失去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戰略優勢?對「全世界只因晶片才關注臺灣」的說法有何回應?此外,媒體也關心,Nvidia獲准向中國出口在臺生產的H20晶片,可能助長中國AI發展並被用於對臺威脅,副總統的看法?

蕭副總統回應表示,各位現在應該都意識到,今天並不是來爆料或提供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消息來製造新聞標題,但仍會盡力說明臺灣在整體與宏觀層面的立場,儘管不一定能讓大家有顯眼的新聞標題。

蕭副總統說,關於這一輪有關貿易與半導體的問題,不便進一步說明具體的談判策略與時間表,他表示,剛才所說的就是基本立場,在不同領域確實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溝通事項,這些溝通涉及美臺兩國各層級、各部門的政府機構。

無論是關於互惠關稅,還是半導體貿易「232調查」的相關討論,最終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透過互惠方式共創繁榮,美國總統川普曾強調要讓美國再次偉大,而在臺灣的目標也是讓我們更強健,我們相信,一個強健與經濟強勁的臺灣,對全球來說也是有益的,因為我們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供應鏈中可信賴且永續的貢獻者。

至於台積電,蕭副總統表示,無法代表他們發言,但若從臺美關係的更廣闊角度來看,我們在臺灣建立了一個非常健全的產業生態系,這個生態系中有成千上百家大中小微型供應商,正是這樣的生態系讓臺灣在全球市場中具有競爭力與獨特性,這個生態系在全球其他地方是很難複製的,它不僅具成本效益、高效率,同時也具競爭力與可靠性。我認為我們在這方面仍會持續保有優勢。

不過話說回來,全球對晶片與科技的需求,包括臺灣能供應的各項產品,正在大幅成長,當市場出現新的需求,或客戶希望擴大甚至在地生產時,我相信我們的產業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滿足客戶需求及全球市場的擴展。

然而,臺灣產業生態系的韌性與實力仍是獨特優勢,政府在支持這樣的創新與民間產業的競爭力方面,也致力於確保政策與法規環境、人才培育與技能訓練,能夠滿足產業的未來需求。這些也是目前正在努力推動的重要工作。

最後,蕭副總統提到媒體問到了Nvidia,他再次強調無法代表任何外國政府、企業甚至是臺灣企業發言,但從宏觀角度來看,Nvidia一直是臺灣重要合作夥伴,臺灣的科技生態系也一直是,如Nvidia等美國頂尖科技業、各大公司的可靠的供應商,這正是臺灣希望透過各種貿易與投資安排,持續為全球與人類帶來貢獻。

蕭副總統再表示,至於媒體提到的問題,其實也觸及關於AI與科技出口管制的議題,他認為,不論對政府或民間企業而言,這確實是一項艱難的討論,但我們普遍有一項共識,那就是出口管制的終極目的,是要確保在臺灣研發、生產的科技不會被用來危害我們的安全,或危及臺灣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同時,我們也深信,發展AI科技是有其正面效益的,也會持續與所有理念相近的朋友與夥伴合作,確保出口管制政策能夠符合科技應用的最終目標—即推動人類進步,同時捍衛並保障社會所珍視的價值。2025/07/21

相關新聞
政治外交
賴總統勗勉海軍一六八艦隊 期勉秉持忠義軍風 守護自由民主的日常生活
tsl67888 8 月 22, 2025
生活休閒 政治外交
因應美國關稅政策 賴總統與漁業業者座談 盼聽取大家意見確實解決問題
tsl67888 8 月 22, 2025
政治外交 生活休閒
核能三廠再運轉公投與立法委員罷免案明投票 中選會提5大投票注意事項
tsl67888 8 月 22, 2025
政治外交
林佳龍接受我國在拉美及加海地區三友邦新任駐台大使 呈遞到任國書副本
tsl67888 8 月 22, 2025
政治外交
卓揆拍板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 揭示十大亮點 為未來20年發展奠基
tsl67888 8 月 21, 2025
政治外交
115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 歲入編列2兆8,623億 歲出編列3兆0,350億元
tsl67888 8 月 21, 2025
政治外交
政院通過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特別預算 編600億助民眾重建家園
tsl67888 8 月 21, 2025
政治外交
政院通過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預算案 將請立法院審議
tsl67888 8 月 21, 2025
政治外交
政院通過115年度施政計畫草案 卓揆:體現策略 打造AI影響力大國目標
tsl67888 8 月 21, 2025
政治外交
陸委會民調 83.7%反對「一國兩制」 83.1%強調台灣的未來由台灣人決定
tsl67888 8 月 21, 2025
生活休閒 政治外交
國防醫學大學揭牌 賴總統期續精進醫療服務、傳染病防治與軍陣醫學領域
tsl67888 8 月 19, 2025
政治外交
賴總統接見日本自民黨青年局訪團 盼臺日合作穩定區域情勢創造經濟雙贏
tsl67888 8 月 18, 2025
政治外交
蕭副總統接見自民黨青年局訪團 盼續深化交流合作 讓下個世代看見更好未來
tsl67888 8 月 18, 2025
政治外交
2政黨未依限完成113年度財務申報 內政部:將提報政黨審議會審議裁罰
tsl67888 8 月 18, 2025
政治外交
陸委會:115年起常態化查核軍公教核心人員在陸設籍、申領相關身分證件
tsl67888 8 月 18, 2025
政治外交
外交部舉行「國際青年大使出團」授旗典禮 林佳龍勉勵做好深化友邦交流
tsl67888 8 月 18, 2025
政治外交
日本自民黨青年局海外研修團訪台 將晉見賴總統、蕭副總統等政經界人士
tsl67888 8 月 17, 2025
政治外交
中國外長王毅扭曲二戰史實 林佳龍:惡意曲解 誤導視聽 須予明確嚴正駁斥
tsl67888 8 月 16, 2025
政治外交
羅馬尼亞參議員吉尼亞率跨黨派重量級參、眾議員訪台 外交部:誠摯歡迎
tsl67888 8 月 16, 2025
政治外交 生活休閒
賴總統推薦身心障礙機構及團體秋節產品 邀國人一起分享幸福、散播溫暖
tsl67888 8 月 15, 2025
政治外交
賴總統接見布魯金斯研究院訪團 強調全力捍衛台灣民主與區域和平穩定
tsl67888 8 月 14, 2025
政治外交
蕭副總統接見布魯金斯研究院訪團:續強化台灣安全與延續自由民主價值
tsl67888 8 月 14, 2025
政治外交
蕭副總統出席世界原民媒體聯盟年會開幕晚宴 盼經交流傳遞原民文化之美
tsl67888 8 月 14, 2025
政治外交
《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協商達成共識 卓揆感謝立院事先徵詢政院意見
tsl67888 8 月 14, 2025
政治外交
政院「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878.4億元  以原預算收支賸餘支應
tsl67888 8 月 14, 2025
政治外交
114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計編列878.4億元  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tsl67888 8 月 14, 2025
政治外交
政院通過「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給產業及國人支持
tsl67888 8 月 14, 2025
政治外交
卓揆:推動「智慧雨林產業創生計畫」 打造具韌性與擴散力的創新生態系
tsl67888 8 月 14, 2025
政治外交
團結捍衛國家主權尊嚴 陸委會呼籲國人勿參加中共「九三閱兵」及相關活動
tsl67888 8 月 14, 2025
政治外交 生活休閒
賴總統視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要求續關注水電通訊等民生需求與災區復原
tsl67888 8 月 13, 2025

聯絡我們

累計瀏覽人次: 59
  • 電話:07-397-5887
  • 傳真:07-397-7885
  • 電郵:chn6788@yahoo.com.tw
  • 地址:80772 高雄市三民區黃興路399巷2號
本站內容皆有所本,無色腥羶,歡迎轉載 | 公義時報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