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聞報業〈每日新聞、公義時報與宏亞新聞〉全球資訊網

根據台灣的眼疾流行病學研究,65歲以上老年人的白內障盛行率約為60%。隨著人口老化,白內障在總人口的盛行率逐漸提高,另外,高度近視人口多及3C產品使用頻繁,也使得國內白內障罹病族群有年輕化趨勢。

治療白內障最普遍的方法是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眼科醫師會在病人眼角膜切一個2~3mm的開口,然後伸入超音波探頭把混濁的水晶體震碎後吸出,再植入人工水晶體以恢復視力。白內障手術的成功,取決於眼科醫師的技術、病人配合度及身體狀況。大多白內障手術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病人如果因緊張亂動,對手術精準度影響很大。

另外關鍵的就是水晶體前囊袋開口的步驟,太大會造成植入的人工水晶體穩定性差;太小會誘發囊袋纖維化收縮造成人工水晶體位置偏移。由於科技的進步,現在有約近半數的病人會選擇自費的高階多功能人工水晶體,如果囊袋開口位置沒有正對視軸中心或囊袋對稱度不好,都會影響手術後視覺品質及高階水晶體的功能能否維持穩定與達到預期。

此外,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也有其侷限,對於成熟的白內障,由於硬度高、囊內壓力大,手術過程中會有很高的機會產生前囊袋迸裂的併發症,對於太硬的白內障,需使用較高的超音波能量,使得角膜內皮細胞損傷較多,因此術後發生角膜水腫甚或角膜代償不良而需接受角膜移植之機率會較一般狀況的白內障患者多。

高醫今年引進飛秒白內障雷射前置手術,可提升人工水晶體的置中穩定性及降低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的風險。手術是以吸環固定眼球,減少病人因緊張而亂動;然後用光學斷層掃描(OCT)做出眼球3D立體結構後,再以飛秒雷射進行精準、正圓、置中的前囊開口,可讓人工水晶體偏移率降到最低;飛秒雷射的白內障軟化(Softening)技術,將白內障的硬核切割成邊長0.3mm左右的小塊,之後再用較低的超音波能量吸取出來,達成降低對角膜內皮細胞造成的傷害及白內障術後角膜水腫的發生率,術後能更快回復視力,提升了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的安全性,讓植入的人工水晶體能放在最佳位置,有效發揮其功能。

對於一些特殊情況的病人,例如:眼睛前房狹窄(如隅角閉鎖性青光眼)、角膜內皮細胞失養或細胞密度低、水晶體韌帶鬆脫等情況,飛秒白內障雷射前置手術都可增進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之安全性。附帶一提,飛秒白內障雷射亦可做角膜切割,在進行白內障手術時同時矯正低度數散光,讓病人手術後視力品質更完美。

每個人的白內障種類及情況皆不相同,對於手術後的屈光及是否需要使用高階多功能水晶體的需求也不一樣,科技日新月異,新的機器、技術及人工水晶體推陳出新,手術前應與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兼顧安全與功能的手術模式,才可以讓您看得更遠、看得更久。2017/04/20(作者:徐旭亮/高醫眼科主治醫師)

scroll back to top